[南宋]楊簡(jiǎn)-第43卦?夬卦上六?爻辭詳解 楊氏簡(jiǎn)曰:柔已決去,剛道已長(zhǎng),然不可不敬戒。茍忽焉不敬不戒,不警號(hào)。則亦終有兇。雖未必兇遂至,而既不警戒則放逸,逸則失道矣,失道者終於兇。 —— [清]李光地等撰 《御纂周易折中》 夬卦
[明]蔣悌生-第43卦?夬卦上六?爻辭詳解 蔣氏悌生曰:易為君子謀,不為小人謀。詳味此爻,若如《傳》義說(shuō),似為小人謀,恐只依卦辭「孚號(hào)有厲」之意。言雖是五陽(yáng)決去,一陰尚存,為君子之計(jì)。茍或默然養(yǎng)禍,則其終必致兇。聖人之情,何嘗慮小人有兇也。 —— [清]李光地等撰 《御纂周易折中》 夬卦
[宋]徐幾-第43卦?夬卦上六?爻辭詳解 【總論】徐氏幾曰:夬,決也。以盛進(jìn)之五剛,決衰退之一柔,其勢(shì)若甚易。然而聖人不敢以易而忽之,故於夬之一卦,丁寧深切,所以周防戒備者,無(wú)所不至。 —— [清]李光地等撰 《御纂周易折中》 夬卦
[元]龔煥-第43卦?夬卦上六?爻辭詳解 【總論】龔氏煥曰:夬卦似大壯,故諸爻多與大壯相似,初之壯于趾,三之壯于頄之類(lèi)是也。夬以五陽(yáng)決一陰,其壯甚矣。聖人慮其夬決之過(guò),故於爻皆致戒,而以陽(yáng)居陽(yáng)者為尤甚焉。陽(yáng)之決陰,君子之去小人,亦貴乎中而已矣。 —— [清]李光地等撰 《御纂周易折中》 夬卦
[清]李光地-第43卦?夬卦上六?爻辭詳解 案:夬之與壯,前三爻全相類(lèi),是已。後三爻先儒未詳說(shuō),須知壯之當(dāng)前者四也,夬之當(dāng)前者五也,故壯四之藩決,即夬五之夬夬。若壯之六五,則壯已過(guò),而非用壯之時(shí)。夬之九四,則夬未及,而亦未可為果決之事,故壯五之喪羊,即夬四之牽羊也。若壯上之艱,夬上之號(hào),則戒之始終不忘危懼而已。壯不如夬之盛,故猶曰不能遂。夬則可以遂矣,然其危懼之心同也。 —— [清]李光地等撰 《御纂周易折中》 夬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