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《易本義附錄纂疏》(周易本義附錄纂注)由元代胡一桂著,為注釋《易本義》之作。全書共十五卷,包含:上下經、《彖傳》》上下、《象傳》上下、《系辭傳》上下、文言傳、說卦傳、序卦傳、雜卦傳、五贊、筮儀、圖錄。此內含元刻本、清康熙十二年通志堂刊本兩種。
是書以朱熹《周易本義》為宗,采輯朱熹有關論《易》語錄附錄之,又收集諸儒論《易》之語,去取別裁,皆以朱熹《本義》為斷,故名《易本義附錄纂疏》。纂疏者,纂集疏通也。
元人研究朱子易學的首要成就在于對朱子易學著作的注釋和闡發,其中又尤以胡方平、胡一桂父子影響較大。胡方平師從黃榦弟子董夢程,乃朱學正傳。所著《易學啟蒙通釋》,為現存第一部注釋《易學啟蒙》之作。其書以胡氏己說結合朱子論《易》文字,并引朱子門人九家之語,對《啟蒙》進行疏釋,總體以尊朱為主,但也有在朱子基礎上推衍發展者。胡一桂易學得自家傳,所著有《易本義附錄纂注》《周易本義啟蒙翼傳》。約在至元二十五年(1288),《易本義附錄纂注》之初定本纂成,為現存第一部注釋《易本義》之作。
此書原為汪憲振綺堂舊藏,清咸豐十一年 (1861) 后歸錢唐丁氏八千卷樓,時已殘存十卷(存《彖傳》》上下、《系辭下傳》《文言傳》《說卦傳》《序卦傳》《雜卦傳》《五贊》《筮儀》《朱子本義后圖》)。
鈐:慎獨齋、薊北李氏、東海郡圖書印、雲間徐地、張子望印、張子望文房印等,沈津先生謂前四印甚舊,然不能考知為何人。丁丙以為 “當為明代收藏家”。入清后,納蘭成德(納蘭性德)據其刻入《通志堂經解》,其時卷首《卦圖》部分已佚。其后轉歸汪憲,卷中鈐 “汪魚亭藏閱書” 印可證,《振綺堂書目》曰:“《周易十傳》五冊,十三卷。元胡一桂撰,云間徐氏藏元刊本。” 可見汪氏收得時,該本上下經部分已佚。約在咸豐十一年之后,此本又轉歸丁丙,故卷中有 “泉堂丁氏竹舟申松丙辛酉以后所得” 諸印,丁氏收得時復佚《象傳》上下與《系辭上傳》,僅存十卷。清末丁氏藏書轉歸江南圖書館,此本亦在其中,故傅增湘先生謂 “江南圖書館存十卷”,柳詒徵 1928 年主持編纂之《盋山書影》亦收錄此本書影四幅。約于抗日戰爭時期流出至香港。
易經蒙引,明蔡清撰。清字介夫,號虛齋,晉江人。成化甲辰進士。官至南京國子監祭酒。事跡具《明史·儒林傳》。是書專以發明朱子《本義》為主,故其體例以《本義》與《經》...
(清)胡煦撰《周易函書?別集》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【點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淵閣)第48冊?經部42?易類(清)胡煦撰《周易函書?別集》?...
[明]熊過撰《周易象旨決錄》介紹 〖周易象旨決錄〗七卷。明熊過撰。熊過字叔仁,號南沙(或南沙子),四川富順人。喜靖八年(1529)進士、累官禮部祠祭司郎中,坐事...
[宋]張根撰《吳園周易解》 [宋]張根撰《吳園周易解》書籍介紹 九卷,宋張根著。書用王弼注本,詮釋主義理,不及象數,亦不言《河圖》、《洛書》。注文簡要。末附序語...
[元]胡震撰《周易衍義》簡介 十六卷,元胡震著。其書將成,胡震去世,由其子胡光大纂集而成。排列次序為乾、坤二卦卦辭下接以《彖傳》,繼以釋《彖》的《文言》,后為《...
[宋]李杞撰《用易詳解》書籍介紹 《用易詳解》共十六卷。宋李杞撰。李杞字子才,號謙齋,眉山(今屬四川)人。生卒年及仕履皆不可考。宋代有三李杞,一為北宋人,官大理...
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點校說明 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 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22冊?經部16?易類 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四庫...
作品信息 點校狀況 作品名稱: 易經明道錄 底本出處: 開放文學網 作品別名: 無 參校版本: 無 作者: 中文電腦之父 朱邦復 初次點校: 未點校 創作年代:...
〖易精蘊大義〗十二卷。元解蒙撰。蒙字求我,《江西通志》誤作”來我”,江西吉水人,中天歷己巳(1329)年江西鄉試,與其兄子尚均以著《易》而名于世,兄書《周易義疑...
〖古周易訂詁〗十六卷。明何楷撰。楷字玄子,福建漳州人。天啟五年(1625)進士,崇禎間遷工科給事中,唐王時為禮部尚書。博綜群書,尤邃于經學。著有《詩經世本古義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