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宋王宗傳撰。30卷。王宗傳字景孟,寧德(今福建寧德縣)人,一說臨安(今浙江臨安縣)人。其書唯憑心悟,力斥象數之弊,與楊簡《慈湖易傳》宗旨相同。其說力斥象數,而宗王弼之說?!端膸烊珪偰刻嵋分^其學“與楊簡《慈湖易傳》宗旨相同”,并認為此書與楊簡書是“以禪言《易》”的最早代表作。朱彝尊《經義考》據書前有寧德林焞《序》,稱與王宗傳“生同方,學同學,同及辛丑第”語,斷王氏為寧德人無疑,其說可從。宗傳于宋孝宗淳熙八年(1181年)舉進士,登第之三年官韶州教授,越二年而書成,大書其影曰“三十之卷易書,自謂無愧三圣?!?(林《序》) 其自信如此。收入《四庫全書》、《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》。
《童溪易傳》作為南宋中期出現的一部易傳, 既上承胡瑗、程頤以義理說《易》的傳統,又吸收了楊萬里借史事說《易》的方法。其尤為特出處,則在于從天道與人性相貫通的角度解釋《周易》,如《四庫提要》所評論的:“祖其玄虛,索諸性天”,開創了《周易》 詮釋的一種新傳統。
王宗傳,字景孟,寧德人。淳熙八年進士。官韶州教授。董真卿以為臨安人。朱彝尊《經義考》謂是書前有寧德林焞《序》,稱與宗傳生同方,學同學,同及辛丑第,則云臨安人者誤矣。
撰《童溪易傳》三十卷。宗傳之說,大概祧梁、孟而宗王弼,故其書惟憑心悟,力斥象數之弊,至譬於誤注《本草》之殺人。焞《序》述宗傳之論,有“性本無說,圣人本無言”之語,不免涉於異學,與楊簡《慈湖易傳》宗旨相同。蓋弼《易》祖尚玄虛以闡發義理,漢學至是而始變。宋儒掃除古法,實從是萌芽。然胡、程祖其義理,而歸諸人事,故似淺近而醇實。宗傳及簡祖其玄虛,而索諸性天,故似高深而幻窅。考沈作喆作《寓簡》,第一卷多談《易》理,大抵以佛氏為宗。作喆為紹興五年進士,其作《寓簡》在淳熙元年,正與宗傳同時。然則以禪言《易》,起於南宋之初。特作喆無成書,宗傳及簡則各有成編,顯闡別徑耳。《春秋》之書事,《檀弓》之記禮,必謹其變之所始,錄存是編,俾學者知明萬歷以后,動以心學說《易》,流別於此二人。亦說《周禮》者存俞庭椿、邱葵意也。
【臣】等謹案:《童溪易傳》三十卷,宋王宗傳撰。宗傳字景孟,寧德人,淳熙八年進士,官韶州教授,董真卿以為臨安人。朱彛尊經義考謂是書前有寧德林焞序,稱與宗傳生同方,學同學,同及辛丑第,則云臨安人者誤矣。宗傳之說,大概祧梁、孟而宗王弼,故其書惟憑心悟,力斥象數之弊,至譬於誤注本草之殺人。焞序述宗傳之論,有性本無說,聖人本無言之語,不免涉於異學,與楊簡慈湖易傳宗旨相同。蓋弼易祖尚元虛以闡發義理,漢學至是而始變,宋儒掃除古法,實從是萌芽。然胡、程祖其義理而歸諸人事,故似淺近而醇實,宗傳及簡祖其元虛而索諸性天,故似高深而幻窅??忌蜃鲉醋髟⒑喌谝痪?,多談易理,大抵以佛氏為宗。作喆為紹興五年進士,其作寓簡在淳熙元年,正與宗傳同時。然則以禪言易,起於南宋之初,特作喆無成書,宗傳及簡則各有成編,顯闡別經耳。春秋之書事,檀弓之說禮,必謹其變之所始,録存是編,俾學者知明萬歷以後,動以心學說易,流別於此二人,亦說周禮者存俞庭椿、邱葵意也。
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恭校上。
【初次點?!浚憾〔欢?/strong>
【再次點?!浚簳簾o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17冊?經部11?易類
說明 大體來說,漢代易學是以象數易為主流,這種風氣到了魏晉時代有了很大的轉變,其中最具代表的,當以當時的青年才俊王弼為代表。王弼雖然只有短短24歲的生命,但他的...
周易古經白話-劉大鈞 劉大鈞《周易古經白話解》【經傳合輯】內容介紹 《周易經傳白話解》內容簡介:《周易》是群經之首,是經典中之經典,哲學中之哲學,謀略中之謀略。...
〖讀易紀聞〗六卷。明張獻翼撰。張獻翼字幼于,后更名敉。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。一說江蘇昆山人。喜靖中國子監生。為人放蕩不羈,言行詭異。而說《易》卻頗平正通達,篤實...
[宋]張根撰《吳園周易解》 [宋]張根撰《吳園周易解》書籍介紹 九卷,宋張根著。書用王弼注本,詮釋主義理,不及象數,亦不言《河圖》、《洛書》。注文簡要。末附序語...
〖周易口義〗十二卷。北宋胡瑗(993—1059)口授,弟子倪天隱記述。瑗字翼之,學者稱安定先生,泰州海陵(今江蘇泰縣)人,受范仲淹推薦,由布衣官校書郎,歷官太常...
古籍簡介 《子夏易傳》,作者卜子夏?!蹲酉囊讉鳌芬粸槎恚粸槭痪怼Ef本題卜子夏(前507一?)所撰。序:子夏姓卜名商,春秋末晉國溫(今河南溫縣)人,孔子的學...
六卷,宋趙以夫著。其書大旨在以不易、變易二義,明人事動、靜之準則。故以奇偶為七八,交重為九六,卦畫七八表示不易,爻畫九六代表變易。卦畫的不易中又有變易,是謂之亨...
[宋]李杞撰《用易詳解》書籍介紹 《用易詳解》共十六卷。宋李杞撰。李杞字子才,號謙齋,眉山(今屬四川)人。生卒年及仕履皆不可考。宋代有三李杞,一為北宋人,官大理...
《周易像象述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像象述〗五卷。明吳桂森撰。吳桂森字叔美,江蘇無錫人。曾隨顧憲成、高攀龍講學于東林書院。又于萬歷三十八年(1610)從師錢一本學《易...
內容簡介《周易禪解》是智旭為了融合儒佛思想,47歲時所著。其以禪解《易》,一是從佛法的角度,用“約佛法釋”的形式,如一約果后垂化,二經秉教進修,一約佛果八相,二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