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卷,宋易祓著。前有門人陳章序稱:“祓侍經筵日,嘗以是經進講”;又稱:“祓別有《易學舉偶》四卷,裒象與數為之圖說?!贝藭f《易》兼通理、數,采集眾論,予以折衷。論每卦,先列總論,復于六爻之下各為詮解。對經義多所發(fā)明?!端膸烊珪繁尽R嘴鹪哉~事蘇師旦而擢官,后師旦敗遭貶死,其人品頗為世所議,然此書解《易》則篤實可取,多有創(chuàng)見?!端膸烊珪嵋分赋?“祓人不足重,其書世亦不甚傳,故朱彝尊《經義考》注曰‘未見’。
易祓(1156年—1240年,漢語拼音yì fú)字彥章,一作字彥偉,又作彥祥,號山齋,湖南長沙寧鄉(xiāng)縣巷子口鎮(zhèn)巷市村人。
南宋中后期著名學者,為孝宗、寧宗、理宗三朝重臣,與同郡湯璹、王容并稱“長沙三俊”。與著名詞人姜夔“折節(jié)交之”。
著有《周易總義》二十卷、《周官總義》三十卷等。
【臣】等謹案:周易總義二十卷,宋易祓撰。南宋館閣續(xù)録載:祓字彥章,潭州寧鄉(xiāng)人。淳熙十一年上舍釋褐出身,慶元六年八月除著作郎,九月知江州。周密齊東野語則載其諂事蘇師旦,由司業(yè)躐擢左司諫,師旦敗後貶死。蓋館閣續(xù)録但記其入院出院之事,密所記則其究竟也。祓人不足重,其書世亦不甚傳,故朱彞尊經義考注曰未見。然其說易兼通理數,折衷衆(zhòng)說,每卦先括為總論,復於六爻之下各為詮解,於經義實多所發(fā)明,與耿南仲之新講義均未可以人廢言也。前有祓門人陳章序,稱祓侍經筵日,嘗以是經進講。又稱祓別有易學舉隅四卷,裒象與數為之圖說,與此書可以參考。今未見傳本,惟所撰周禮總義尚散見永樂大典中耳。樂雷發(fā)有謁山齋詩曰:淳熙人物到嘉熙,聽說山齋亦白髭。細嚼梅花讀總義,只應姬老是相知。蓋指此二書。山齋,祓別號也,則當時亦頗重其書矣。
乾隆四十六年四月恭校上。
【初次點?!浚憾〔欢?/strong>
【再次點?!浚簳簾o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17冊?經部11?易類
注:六十四卦每卦下皆有如下配圖,有暇后補
(清)李光地撰《周易通論》提要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一周易通論,易類提要【臣】等謹案:周易通論四卷,國朝李光地撰。光地字厚菴,安溪人,康熙庚戌進士,官至大學士,諡文貞...
《仲氏易》書籍介紹 國朝毛奇齡撰。奇齡一名甡,字大可,號秋晴,一曰初晴。又以郡望稱西河,蕭山人??滴跫何匆詮[監(jiān)生召試博學鴻詞,授檢討。初,奇齡之兄錫齡邃於《易》...
[清]張次仲撰《周易玩辭困學記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玩辭困學記〗十五卷。明張次仲(1589—?)撰。次仲字元□,號侍軒,一號鈍庵,浙江海寧人。天啟元年(1621)舉...
《易原就正》書籍介紹 《易原就正》十二卷。清包儀著。儀字羽修,邢臺(今屬河北)人。順治間拔貢生。其自序稱:”早年聞有《皇極經世》,而無由求得其書。自順治辛卯(八...
[明]林希元撰《易經存疑》介紹 〖易經存疑〗十二卷。明林希元撰。希元字茂貞、號次崖,福建同安(今屬廈門)人,正德十二年(1517)進士,授大理評事。歷官廣東提學...
〖周易爻變義蘊〗四卷。元陳應潤撰。應潤,浙江天臺人,生平不得詳知,《黃華集》錄有此書序,記應潤字澤云,延□間由黃巖文學起為郡曹椽,數年后調明椽,至正乙西(134...
《周易經傳集解》南宋林栗撰,三十六卷,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林栗以《周易經傳集解》傳世,其易學觀具有漢宋兼采的特色。象數的運用,雖為其易學的重要特色,但義理思想仍為主...
清朝程廷祚撰。廷祚字綿莊,號青溪,上元人。是編因桐城方苞《緒論》,以六條編纂諸家之說。一曰正義,諸說當於《經》義者也。二曰辨正,訂異同也。三曰通論,謂所論在此而...
【初次點?!浚憾〔欢驹俅吸c?!浚簳簾o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53冊?經部47?易類四庫提要國朝趙繼序撰。繼序號易門,休寧人。乾隆辛酉舉人。其書以象數言...
周易古經白話-劉大鈞 劉大鈞《周易古經白話解》【經傳合輯】內容介紹 《周易經傳白話解》內容簡介:《周易》是群經之首,是經典中之經典,哲學中之哲學,謀略中之謀略。...